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

研究动态Research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角膜异物损伤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06-10-13 00:00 点击:667 字号: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角膜异物损伤的疗效观察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眼科------张俐
[摘要] 
目的:探索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促进角膜上皮损伤修复过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156例角膜异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每次2滴,每两小时一次,晚上涂0.5%红霉素眼膏。对照组70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涂0.5%红霉素眼膏,纱布覆盖,0.3%氧氟沙星滴眼液4/日,晚上涂0.5%红霉素眼膏。
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无感染,无副作用无并发症产生。(x2=    p<0.05)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角膜异物,疗效
角膜异物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眼外伤。特别在工业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更是多见,尤以金属性异物常见,且多为机械操作工,而植物性异物如:谷粒,尘埃相对较少。角膜异物虽是简单的眼外伤,但处理不当将会给患者的视力带来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这是每个眼科工作者都很重视的问题。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6年8月,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角膜异物剔除术的治疗收到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156例中男性144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12:1,左眼75例,右眼78例双眼3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29.8岁,受伤后12小时内就诊者58例,24小时内就诊者77例,72小时内就诊者21例。所有患者均有患眼红痛、畏光、流泪、刺激症状,33例无视力改变,123例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所有患者均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其异物位于角膜前弹力层及基质层的前1/2,所有患者均在0.4%倍诺喜表面麻醉后裂隙灯显微镜下用1ml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剔除角膜异物。
二、治疗方法:156例中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术眼应用由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因舒滴眼液点眼,每次2滴每2小时一次,晚上涂0.5%红霉素眼膏。对照组70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术眼涂0.5%红霉素眼膏纱布覆盖,及0.3%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日。
 
结果
在12小时内复诊者56例,24小时内复诊者77例,2天之后复诊者23例,所有首诊及复诊患者视力检查后均用荧光素染色作对比观察,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角膜损伤情况及上皮修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的产生。
rhEGF滴眼液治疗角膜异物伤疗效观察
分组
治疗眼数
  治愈眼数
    感染
平均治愈时间
   治疗组
     86
     86
     0
   2.8天
   对照组
     70
     70
     0
   5.4天
    合计
    156
    156
     0
   4.1天
讨论
EGF是60年代由Cohen和Montalcini在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时发现的一种多肽因子[5]。EGF由53个氨基酸组成,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与体液之中,是一种能广泛刺激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刺激上皮细胞增生,加快愈合的作用。EGF由正常细胞分裂,既无免疫反应,也无药物的毒副作用[6]。rhEGF可有效地促进损伤后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上皮细胞损伤后角膜缘干细胞反应性分化,周边角膜上皮细胞向心性移动,以覆盖缺损区,同时rhEGF可以有效地促进损伤后角膜上皮细胞的移行,从而加速损伤角膜的愈合。1979年Daniele等[4]首先将EGF应用于临床对不同类型的角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在已用于多种角膜疾病与损伤[1,2,3]。本文观察rhEGF治疗角膜异物伤,通过观察对照rhEGF治疗角膜异物伤对角膜损伤的修复及愈合,两组在伤口愈合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且无毒副作用,无感染发生,是一种治疗角膜疾病与损伤较理想的药物,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林跃生,王敏华,陈家祺等,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0,18(11):700-703
2、  洪晶,苏钟浦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角膜炎及角膜外伤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5,13(11):682
3、  钟文东,赖强, 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的应用,  武汉医学杂志  1996,第2卷第2期
4、  Daniele S, et al  Greafse Arch Clin Expophthalmol  1979,200:159-165
5、  Hamburg es V.  The history of the thscovery of the nervegrowth  [J]. J Neurbio, 1993,24(7):893-897
6、  蔡良琬  生长因子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1,36(7):488-495